-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工商注冊
2019年3月,亳州市人民*下發了支持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今天,我們再次*梳理亳州市數字經濟政策,共分9大種類,沒類型均有獎補資金支持,相對應的申報單位可以關注申報通知按要求申報。
9大種類亳州市支持數字經濟申報類型匯總
一、支持數字技術創新
培育“互聯網+制造”示范。支持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對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產業、軟件“鑄魂”工程等領域的*試點示范企業(項目)給予一次性獎補,*高100萬元。(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開展創新項目獎補,對獲得*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的,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對獲得省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的,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支持智能硬件產品生產,對技術創新水平較高、市場競爭力突出、在我市生產且年銷售收入不低于500萬元的智能硬件產品,每年給予一次性獎補,每個*高20萬元。
對通過國家智能家用電器標準評定并在我市批量生產的智能家居產品給予一次性獎補,*高100萬元。對在我市生產成套智能家居系統且該系統年銷售收入不低于3000萬元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高100萬元。(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加快數字技術標準研究。對主持起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排名前三位)、省級地方標準(排名前三位)、市級地方標準的單位,分別予以50萬元、3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勵。(牽頭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以上獎補資金由受益財政承擔,省、市獎補政策相同的,按照*高標準執行,不享受疊加獎補。
二、加強市場主體培育
培育和引進骨干企業。對總部(含研發總部和區域總部)新落戶我市的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企業,每戶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元。對首次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對首次進入安徽省重點電子信息、軟件企業名單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縣區人民*,亳州經開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委員會)
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我市數字技術企業營業收入首次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的,分別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一次性獎勵,上述獎勵資金由受益財政承擔。企業首次進入國家“獨角獸企業”名單的,鼓勵所在縣區*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支持大數據企業在亳州市設立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對新認定的省級、*研發平臺的企業,市財政分別給予50萬元、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各縣區人民*,亳州經開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委員會,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催生“雙創”新主體。對獲得*制造業“雙創”試點示范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對獲得省級制造業“雙創”試點示范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對獲得“創客中國”“創響中國”安徽省創新創業大賽一、二、三等獎的項目,每個分別獎補50萬元、25萬元、10萬元。對獲得由科技部等部委主辦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的團隊,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8萬元、5萬元和2萬元獎勵。(牽頭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以上獎補資金由受益財政承擔,省、市獎補政策相同的,按照*高標準執行,不享受疊加獎補。
三、大力培育數字經濟平臺
鼓勵“亳企登云”。鼓勵企業突破數據集成、平臺管理、開發工具、微服務框架、建模分析等關鍵技術,建設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對企業級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每個獎補50萬元;對工業互聯網(云)公共平臺,每個獎補100萬元。建立動態管理的工業互聯網(云)服務資源庫目錄,對優秀服務商予以重點宣傳推薦。支持各類企業和創業者以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為基礎,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積極培育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行業龍頭和骨干企業基于互聯網平臺開放各類資源,面向公眾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對平臺內創業項目年收入總計超過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平臺主體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
完善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各地建立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信息系統建設、企業運用云資源、智能化改造等規劃咨詢、方案設計、監理培訓類服務。定期對各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服務能力測試和可信度評估,推動平臺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升。(牽頭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亳州經開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委員會,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四、打造數字經濟產業生態
建設數字經濟特色園區。鼓勵高端智能裝備、信息網絡通信設備等高技術產業,以及大數據服務、互聯網金融等應用型產業向園區集聚。支持現有優勢產業集聚區探索適應數字經濟特點的政策措施,打造數字經濟生態體系。鼓勵骨干企業以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聚為目標,積極引入產業配套企業,打造優勢產業鏈。加快推進浪潮云計算產業園建設,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與我市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以信息化產業鏈為主、上下游產業為輔,具有本地特色的數字經濟園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相關行業龍頭企業在園區設立區域總部或子公司的,當地可根據企業需求提供一定的辦公場所和人才公寓。(牽頭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構建數字技術應用生態。支持數字經濟領域的平臺型企業通過開放平臺功能與數據、提供開發環境與工具等方式,廣泛匯聚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構建開發與應用良性互動生態。每年安排100萬元,獎補一批由我市企業自主研發并取得實效的工業APP。(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培育信息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推廣工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營銷服務等應用解決方案。對獲得工業互聯網領域*、省級、市級優秀解決方案的,每個分別獎補100萬元、50萬元、10萬元。(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培育數字經濟創新共享服務聯合體。支持市內數字經濟領域的產學研平臺資源整合,提供創意設計、研究開發、檢驗檢測、標準信息、成果推廣、創業孵化、跨界合作、展覽展示、教育培訓等一體化服務。對入選省數字經濟創新共享服務聯合體的,給予一次性獎補,每個*高500萬元。(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
以上省、市獎補政策相同的,按照*高標準執行,不享受疊加獎補。
五、大力發展“數字+”社會服務
推廣智慧學校、智慧醫療、智慧養老。各級統籌教育項目資金,支持智慧學校(校園)建設,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型教育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數字文化項目建設,鼓勵利用*數字資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文化旅游體育局)
加快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輔助診療系統試點,打造市級基層智慧醫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示范區。建立和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將線下的醫療實體服務與線上的虛擬信息服務相結合。對獲得國家、省級智慧醫療應用獎項的項目,每個項目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補。(牽頭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推進智慧養老云平臺建設,實施智慧養老機構創建工程,探索推行基于互聯網的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發揮各類養老產業基金作用。(牽頭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對獲得國家、省級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企業的,按相關規定給予獎補。(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民政局)
發展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指導建設一批智慧旅游試點景區、試點單位,市旅游發展相關專項資金對全市智慧旅游大數據體系研發及服務平臺建設給予適當傾斜。建設無車承運人信用管理平臺、聯網治超綜合管理系統、交通安全監測平臺、交通一卡通、城市公共交通綜合服務平臺等。優化創新稅收征管模式,支持無車承運人新業態發展。*整合交通運輸信息資源,推進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便捷化交通服務發展,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和科學治理能力。(牽頭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旅游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稅務局)
推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發展。統籌市級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村產品上行、品牌培育、示范創建等,并對貧困地區電子商務發展予以傾斜。培育跨境電商生態鏈和產業鏈。推動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平臺建設,建設一批智慧物流園區。支持物流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整合倉儲、運輸、配送等各類物流信息資源,建設面向社會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牽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推進智慧社區建設。融合社區服務資源,推廣社區網格化數字管理模式,構建開放的社區服務綜合體,推進智慧社區試點。鼓勵其他社會領域開展“數字+”建設。(牽頭責任單位:市民政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六、加快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
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功能,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的“一號申請、一網辦理”。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大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實現“一次上網、事就辦成”,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便利、更快捷、更*率的服務。(牽頭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亳州經開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委員會,市*有關部門)
建立全市統一的政務云平臺。原則上各政務部門新建的信息化系統在政務云平臺上部署,不再批準政務部門在政務云平臺之外新建信息系統。各部門已有的信息平臺和信息系統逐步遷入政務云平臺。(牽頭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亳州經開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委員會,市*有關部門)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統籌推進“證照分離”和“多證合一”改革,進一步擴大證照整合覆蓋面。動態調整我市“多證合一”改革證照事項目錄。推進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改革,*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簡易注銷登記制度,擴大小微企業名錄宣傳和應用。(牽頭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七、完善信息基礎設施
支持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組建亳州市信息產業集團,推進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化平臺和重大應用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優化信息產業布局,推進產業結構轉型。持續推進浪潮云計算產業園、亳州訊飛云計算中心建設,完善數據共享平臺,加大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力度。*擴大我市4G網絡覆蓋面,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開放路燈、監控桿、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等公共資源為5G網絡提供基礎支撐,供電部門提供便捷的5G基站電力報裝流程。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場所WLAN建設。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因地制宜發展物聯網。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推進北斗系統建設、產業、應用等各層面發展。加快高分安徽亳州中心建設,推動高分數據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促進亳州市高分應用的產業化發展。加強網絡安全事件的監測預警、防護處置、態勢感知等系統設施建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供電公司)
推進企業內外網建設。鼓勵企業綜合運用IPv6、工業無源光網絡、時間敏感網絡、工業無線技術改造內網,科學運用窄帶物聯網和寬帶網絡。(牽頭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八、加強人才智力保障
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按照《亳州市招才引智實施辦法》,對經認定的亳州市大數據行業領軍人才、大數據高端管理人才、大數據專業技術人才等,給予相應的獎勵。支持企業在國外建立離岸研發中心、技術基地或孵化器。(牽頭責任單位:市人才辦,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亳州經開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委員會,市財政局)
大力培養數字經濟創新人才。支持相關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培養數字經濟青年創新人才。支持企業推廣首席信息官制度。在數字經濟領域組織開展享受*特殊津貼人員、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的選拔培養。推進“互聯網+職業培訓”,提高數字經濟培訓領域的便利度和可及性。健全人才工作績效評估和征信體系,建立數字經濟人才創新的容錯和獎勵機制。(牽頭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鼓勵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鼓勵市內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專業。鼓勵高校和職業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培養數字經濟應用型人才,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和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數字經濟實訓基地。支持各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等數字產業園區和高校、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合作,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技能大賽等活動。(牽頭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九、加強財稅支持和要素保障
強化資金支持。統籌“三重一創”、科技創新、制造強市等政策資金,對數字經濟項目按規定給予支持。充分發揮各類基金的作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壯大。(牽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建安集團)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嚴格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落實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牽頭責任單位:市稅務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市科技局)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數字技術企業信貸審批流程,適度提升風險容忍度,開展知識產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股權、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擴大信用貸款規模。
創新“稅融通”業務,助力中小企業融資。建立市數字經濟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支持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市財政按規定予以獎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牽頭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亳州銀保監分局,配合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同等條件下,國有及國有控股擔保(再擔保)公司對數字經濟企業給予優先擔保,擔保費率不高于1.2%。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費率不超過1%。對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投保的科技保險按規定給予補助。(牽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亳州銀保監分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大力發展數字產業,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則,優先安排用地供應。屬于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通信設施除外)、新型信息技術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經營服務項目,可按商服用途落實用地。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開發互聯網信息資源,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業務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過渡期滿,可根據企業發展業態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是否另行辦理用地手續事宜。(牽頭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亳州經開區管委會、亳蕪現代產業園區委員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補助經營場地費用。對引進入駐亳州市大數據產業園的企業,免費提供不超過500平方米經營用房,給予60%的物業費、稅費、電費補助,期限3年。補助資金由園區運營公司先行墊付,年終市財政統一結算。(牽頭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給予用電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云計算中心、數據中心、災備中心等執行工商業及其他電價中的兩部制電價。支持符合條件的通信、廣電運營企業及相關IT企業參加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用電的臨時性扶持政策,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牽頭責任單位:市供電公司,配合單位:各縣區人民*)
亳州市數字經濟政策由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負責統籌,涵蓋數字經濟的方方面面,單項*高獎補達到500萬元,如有申報需求,隨時關注申報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