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項目申報
-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外省市行業資訊
綿陽市培城區的小伙伴抓緊時間看過來,綿陽市涪城區2024年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申報開始了,不看肯定后悔喲。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機制,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主體,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水平,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根據《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關于下達2024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通知》精神,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相關的信息,符合條件想申報或者對此有疑問的歡迎致電小編,免費解疑答惑,速度哦。
十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056050332(微信同號)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涪城區幅員面積422平方公里,轄5個鎮、4個街道,農業總人口8.276萬人,有耕地18.6萬畝。2021年全區農作物總播面積47.1597萬畝,糧食總產7.9688萬噸,油料總產2.117萬噸,已建成區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6個。近年來,涪城區以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各項決策部署,以服務農業農民為根本,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圍繞“1+2+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著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大力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戰略性產業,著力建設“一區四中心”農業產業社會化服務基地,圍繞信息、農資、農技、農機、初加工、營銷六個服務環節,傾力打造六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聯農、帶農、助農、惠農效果集中顯現。二、項目建設目標
根據《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24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圍繞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支持符合條件且在中國農服平臺注冊登記的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服務公司和供銷合作社等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發展。支持各類服務主體集中連片開展小麥、水稻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服務覆蓋面和服務補貼精準性,推動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
三、項目實施內容
(一)實施時間。2024年8月—2024年6月底
(二)實施區域。吳家鎮、楊家鎮、新皂鎮、豐谷鎮
(三)實施內容。小麥機耕1.4萬畝,小麥機播0.5萬畝,小麥病蟲害防治1萬畝,小麥機收0.56萬畝,合計服務面積3.46萬畝,折合面積0.8902萬畝。
(四)補助環節。集中支持小麥生產,開展機耕、機播、病蟲害防治、機收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五)補助標準。小麥機耕補助30元/畝、小麥機播補助25元/畝、小麥病蟲害防治補助10元/畝,小麥機收補助30元/畝。
(六)補助方式。資金實行先服務后補助的方式,每個服務環節完成后,服務主體向區農業農村局提出驗收申請。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專業人員核實“綿陽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的數據并進行驗收和資金撥付。
四、項目實施流程
(一)組織申報。區農業農村局向社會發布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公告,對項目內容、程序及實施主體申報條件等進行發布,由符合條件的服務組織提出申請,報區農業農村局評審。
(二)確定服務主體。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由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資格和服務能力評審,最終選擇出有實力、有技術、有服務能力和農民滿意度高的服務組織,并在涪城區政務網公示7天。
(三)簽訂服務合同。區農業農村局與服務主體簽訂社會化服務合同,明確服務的任務數量、質量。項目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合同,明確服務地塊、服務內容、作業時間、質量要求、質檢驗收等。所有資料信息及時錄入管理平臺,服務主體按照服務合同要求提供相關服務。
(四)任務認定及驗收。服務主體完成作業任務后,及時向區農業農村局提出驗收申請。區農業農村局在10個工作日內,根據“綿陽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作業數據,牽頭組織項目實施所在鎮、相關部門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由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在涪城區政務網公示,公示期不低于7個工作日,主動接受社會、群眾監督。對驗收不合格的項目取消補助資格。
(五)資金撥付。公示期滿無異議后將補助資金撥付到提供服務的服務組織。
五、項目資金概算、用途
項目中央財政資金補助81萬元。資金概算如下:
序號 鄉鎮 機耕(畝) 機播(畝) 機防(畝) 機收(畝) 合計
小麥 小麥 小麥 小麥
市場均價 100元/畝 100元/畝 45元/畝 120元/畝
補助標準 30元/畝 24.4元/畝 10元/畝 30元/畝
占市場價格百分比 30% 24.4% 22% 25%
補助資金(萬元) 42 12.2 10 16.8 81
作業面積合計(畝) 14000 5000 10000 5600 34600
折合面積(畝) 5040 1350 1000 1512 8902
1 吳家鎮 3500 1000 1000 1400
2 楊家鎮 3500 1000 1000 1400
3 新皂鎮 3500 2000 2000 1400
4 豐谷鎮 3500 1000 1000 1400
六、項目組織及管理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區財政局局長為副組長,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及吳家鎮、楊家鎮、豐谷鎮、新皂鎮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綿陽市涪城區2024年農業生產社會化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實施部門抓落實,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動項目開展的局面。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負責統籌日常工作。
(二)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按照《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暫行辦法》和《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關于下達2024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通知》要求以及相關財政預算管理要求,實行報賬制管理,專款專用、專款核算。嚴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圍支出資金,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對各實施主體有謊報、虛報等騙取國家資金行為的,將直接取締項目補助資格,并依據信用體系的規定,五年內不得參與農業項目實施。
(三)加強宣傳引導。區級有關部門和各鎮要大力宣傳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讓更多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投入到此項工作中來,及時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先進典型和實施效果通過媒體進行宣傳,營造社會各方共同關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帶動小農戶主動接受服務。
(四)強化督查考核。區級有關部門和各鎮要加強對項目的日常監督管理,強化過程監管。對未按照合同約定開展服務、弄虛作假、質量不達標、農民投訴多的服務主體,將直接取締項目補助資格,并追究其違約責任,五年內不得參與農業項目實施。
七、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建設時間:2024年8月—2024年6月底。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2024年6月—2024年7月,項目前期準備,編制實施方案;
2021年7月—2024年9月,確定服務主體、簽訂服務合同;
2024年9月—2024年11月,完成小麥機耕、機播、病蟲防治及驗收;
2024年1月—2024年3月,完成小麥病蟲害防治及驗收;
2024年3月—2024年5月,完成小麥機收及驗收;
2024年6月,完成項目總結、績效評估、資金撥付工作。
八、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域內的小麥水稻平均單產分別提高1%,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3%,達到了糧油增產的目的。同時降低農業社會化服務價格,最終讓小農戶享受到更低價格的優惠。
(二)社會效益。通過項目實施,提高農業全程技術推廣服務能力,讓小農戶節約了人力物力,使更多的勞動力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當地二、三產業發展或外出務工,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生態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4%以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90%。極大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
如果你對申報不清楚或者沒把握以及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加緊時間聯系我哦,免費詢問。都看到這了不給小編一個點贊加關注嗎,你的支持就是小編不斷更新咨詢的動力哦!
十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056050332(微信同號)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農業生產基本情況
涪城區幅員面積422平方公里,轄5個鎮、4個街道,農業總人口8.276萬人,有耕地18.6萬畝。2021年全區農作物總播面積47.1597萬畝,糧食總產7.9688萬噸,油料總產2.117萬噸,已建成區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6個。近年來,涪城區以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各項決策部署,以服務農業農民為根本,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圍繞“1+2+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著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大力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戰略性產業,著力建設“一區四中心”農業產業社會化服務基地,圍繞信息、農資、農技、農機、初加工、營銷六個服務環節,傾力打造六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聯農、帶農、助農、惠農效果集中顯現。二、項目建設目標
根據《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24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圍繞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支持符合條件且在中國農服平臺注冊登記的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服務公司和供銷合作社等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發展。支持各類服務主體集中連片開展小麥、水稻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服務覆蓋面和服務補貼精準性,推動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
三、項目實施內容
(一)實施時間。2024年8月—2024年6月底
(二)實施區域。吳家鎮、楊家鎮、新皂鎮、豐谷鎮
(三)實施內容。小麥機耕1.4萬畝,小麥機播0.5萬畝,小麥病蟲害防治1萬畝,小麥機收0.56萬畝,合計服務面積3.46萬畝,折合面積0.8902萬畝。
(四)補助環節。集中支持小麥生產,開展機耕、機播、病蟲害防治、機收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五)補助標準。小麥機耕補助30元/畝、小麥機播補助25元/畝、小麥病蟲害防治補助10元/畝,小麥機收補助30元/畝。
(六)補助方式。資金實行先服務后補助的方式,每個服務環節完成后,服務主體向區農業農村局提出驗收申請。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專業人員核實“綿陽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的數據并進行驗收和資金撥付。
四、項目實施流程
(一)組織申報。區農業農村局向社會發布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公告,對項目內容、程序及實施主體申報條件等進行發布,由符合條件的服務組織提出申請,報區農業農村局評審。
(二)確定服務主體。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由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資格和服務能力評審,最終選擇出有實力、有技術、有服務能力和農民滿意度高的服務組織,并在涪城區政務網公示7天。
(三)簽訂服務合同。區農業農村局與服務主體簽訂社會化服務合同,明確服務的任務數量、質量。項目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合同,明確服務地塊、服務內容、作業時間、質量要求、質檢驗收等。所有資料信息及時錄入管理平臺,服務主體按照服務合同要求提供相關服務。
(四)任務認定及驗收。服務主體完成作業任務后,及時向區農業農村局提出驗收申請。區農業農村局在10個工作日內,根據“綿陽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作業數據,牽頭組織項目實施所在鎮、相關部門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由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在涪城區政務網公示,公示期不低于7個工作日,主動接受社會、群眾監督。對驗收不合格的項目取消補助資格。
(五)資金撥付。公示期滿無異議后將補助資金撥付到提供服務的服務組織。
五、項目資金概算、用途
項目中央財政資金補助81萬元。資金概算如下:
序號 鄉鎮 機耕(畝) 機播(畝) 機防(畝) 機收(畝) 合計
小麥 小麥 小麥 小麥
市場均價 100元/畝 100元/畝 45元/畝 120元/畝
補助標準 30元/畝 24.4元/畝 10元/畝 30元/畝
占市場價格百分比 30% 24.4% 22% 25%
補助資金(萬元) 42 12.2 10 16.8 81
作業面積合計(畝) 14000 5000 10000 5600 34600
折合面積(畝) 5040 1350 1000 1512 8902
1 吳家鎮 3500 1000 1000 1400
2 楊家鎮 3500 1000 1000 1400
3 新皂鎮 3500 2000 2000 1400
4 豐谷鎮 3500 1000 1000 1400
六、項目組織及管理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區財政局局長為副組長,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及吳家鎮、楊家鎮、豐谷鎮、新皂鎮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綿陽市涪城區2024年農業生產社會化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實施部門抓落實,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動項目開展的局面。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業農村局,負責統籌日常工作。
(二)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按照《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暫行辦法》和《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關于下達2024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通知》要求以及相關財政預算管理要求,實行報賬制管理,專款專用、專款核算。嚴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圍支出資金,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對各實施主體有謊報、虛報等騙取國家資金行為的,將直接取締項目補助資格,并依據信用體系的規定,五年內不得參與農業項目實施。
(三)加強宣傳引導。區級有關部門和各鎮要大力宣傳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讓更多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投入到此項工作中來,及時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先進典型和實施效果通過媒體進行宣傳,營造社會各方共同關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氛圍,帶動小農戶主動接受服務。
(四)強化督查考核。區級有關部門和各鎮要加強對項目的日常監督管理,強化過程監管。對未按照合同約定開展服務、弄虛作假、質量不達標、農民投訴多的服務主體,將直接取締項目補助資格,并追究其違約責任,五年內不得參與農業項目實施。
七、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建設時間:2024年8月—2024年6月底。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2024年6月—2024年7月,項目前期準備,編制實施方案;
2021年7月—2024年9月,確定服務主體、簽訂服務合同;
2024年9月—2024年11月,完成小麥機耕、機播、病蟲防治及驗收;
2024年1月—2024年3月,完成小麥病蟲害防治及驗收;
2024年3月—2024年5月,完成小麥機收及驗收;
2024年6月,完成項目總結、績效評估、資金撥付工作。
八、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域內的小麥水稻平均單產分別提高1%,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3%,達到了糧油增產的目的。同時降低農業社會化服務價格,最終讓小農戶享受到更低價格的優惠。
(二)社會效益。通過項目實施,提高農業全程技術推廣服務能力,讓小農戶節約了人力物力,使更多的勞動力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當地二、三產業發展或外出務工,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生態效益。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4%以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90%。極大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
如果你對申報不清楚或者沒把握以及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加緊時間聯系我哦,免費詢問。都看到這了不給小編一個點贊加關注嗎,你的支持就是小編不斷更新咨詢的動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