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外省市行業資訊
2024年常州市第二批基礎研究計劃(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申報條件、時間、程序、材料
2024年常州市第二批基礎研究計劃(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申報條件、時間、程序、材料等事項整理如下,想要申報的企業單位抓緊時間進行申報啦,相關咨詢了解詳情請聯系我們。
免費咨詢18715065127(手機/微信)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支持重點
圍繞我市科技創新,以提升我市高校院所、醫療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載體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為目的,形成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瞄準前沿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開展創新研究,為我市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源頭引領。
二、指南方向及支持方式
(一)指南方向
1.工業領域
1001圍繞新型材料、新器件結構和新計算范式,突破傳感、存儲、計算、通訊及控制等信息流動過程的分離狀態,開展全模擬域的實時超低功耗信息處理與交互技術的創新研究。
1002圍繞高性能低功耗計算、高密度存儲等技術難題,突破高能效、可重構類腦計算芯片和具有計算成像功能的類腦視覺傳感技術,開展感存、感算、存算一體技術的創新研究。
1003圍繞前瞻性電子信息核心器件與系統集成方面,開展硅晶片制備工藝中的深層次創新研究;高性能光信息功能材料和光子芯片方面,聚焦光子多自由度、高維及多光子的片上產生、調整等方面開展的創新研究;在全固態可集成聲功能材料及量子聲學器件,開展高性能的單晶基底上壓電薄膜和超導薄膜的創新研究。
1004圍繞裝備智能數據分析與邏輯推演、自學習智能決策等技術難點,開展自我感知、個體自治、決策優化功能的裝備智能技術的創新研究。
1005圍繞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器件,開展高適應性、全光譜、高效率太陽能電池材料及電池結構的創新研究。
1006圍繞新型納米材料,開展新型納米碳材料放量制備和產業化關鍵技術及高品質新型低維材料的創新研究。
1007圍繞能源與物理、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開展大規模儲能系統本體安全、運輸安全、運行安全與消防安全、系統測試等創新研究。
1008圍繞太陽能和生物質能,開展太陽能光電、光熱、熱化學、光化學等多種能量轉化耦合的太陽能全光譜高效梯級利用理論和技術的創新研究,以及纖維素分級轉化制備含氧化學品和生物質基燃料新型工藝路線創新研究。
2.衛生健康領域
1101新型免疫干預手段通過靶向免疫細胞或分子治療疾病技術的創新研究。
1102新發傳染性疾病的免疫調控、流行病學和防控技術的創新研究。
1103重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機制及防治技術;重大傳染性疾病發病機制及防治技術的創新研究。
1104重大出生缺陷和發育異常疾病防治技術的創新研究。
1105衰老的動態監測和衰老相關的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技術的創新研究。
1106基于人工智能、多模態影像組織病理學、智能納米載體與納米機器人、基因編輯等重大疾病診療技術的創新研究。
1107圍繞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開展多學科交叉發展智能細胞藥物、開展干細胞藥物的藥學理論和藥學實踐的創新研究。
1108圍繞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創新研究。
1109源于中醫藥原創思維的中藥創新研究。
3.環境保護領域
1201城市環境治理技術、設備、材料等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
1202城市災害預防、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的創新研究。
1203大氣環境治理、風險評估與適應氣候變化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
1204城市環境復合污染、土壤污染與修復技術的創新研究。
4.安全生產領域
1301城市重大基礎設施、生活社區、生產等場所安全風險綜合感知、監測預警、診斷評價、風險評估、調控防控和智慧管理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
1302工業園區、生產單位多災種耦合與跨領域智能監測與預警技術的創新研究。
1303城市地下空間火災與爆炸防控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究。
1304事故救援、信息采集與處置技術的創新研究。
1305新型防爆抑爆和滅火救援技術與裝備的創新研究。
5.現代農業領域
1401農作物優質高產高效綠色栽培生理機制及調控的創新研究。
1402現代農業條件下農林病蟲害演變與災變形成機制的創新研究。
1403農作物多尺度、立體化信息監測預測機理與技術的創新研究。
1404農田綠色節水與智慧調控技術的創新研究。
(二)支持方式
市科技局組織專家評審后擇優下達立項計劃。項目采用中期資助方式支持,在項目實施一年后,由項目承擔單位提交項目實施情況中期報告,經中期績效評價擇優資助。在項目執行期到期后的半年內,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項目驗收。
三、申報條件
(一)申報單位條件
1.申報單位應為常州市行政區劃內(除溧陽市)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
2.申報單位應具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財務管理機構健全,財務管理規范,建立研發費用輔助賬,有研發投入且按規定進行年度會計核算。項目申報時,企業應如實填報上年度企業研發投入情況和本年度研發投入預算情況。
3.申報單位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具備完成項目所必需的技術人才、技術條件、技術裝備等基礎,掌握所申報項目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并具備一定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礎。
4.申報單位應具有完成申報項目所需的配套資金,自籌資金應不低于申請資助金額。
5.同一企業同一年度最多可申報3項本計劃項目。
(二)項目負責人條件
1.項目負責人應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職業道德和實施項目所需的組織與管理協調能力;并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項目相關專業的碩士以上學位。
2.項目負責人應是項目第一承擔單位的正式在職人員,并能在法定退休年齡前完成所申報的項目。
3.同一項目負責人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項本計劃項目。
(三)申報項目條件
1.申報項目必須符合指南方向。實施方案必須科學合理,實施內容明確,技術路線成熟,預期目標具體,經費預算合理。
2.項目實施周期一般不超過兩年。第一承擔單位必須為項目建設與運行的主體,鼓勵產學研合作聯合申報。
3.項目主要研究和示范工作須在我市完成,并在我市有明確的應用和推廣前景。
(四)優先支持類
1.優先支持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2.優先支持高端人才牽頭的項目。
3.優先支持與國內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的項目。
4.優先支持能為完成任務提供充足自籌資金的項目。
(五)限制申報類
1.項目負責人或企業承擔的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存在下列情況之一,該項目負責人或企業不得申報:
(1)未填報2021年市科技計劃在研項目執行情況表;
(2)2020年10月1日起,有終止、撤銷;
(3)2021年10月1日起,有總結結題;
(4)截止2024年9月30日,有應結未結。
2.項目負責人在研和擬申報市科技計劃項目達到3項及以上,或有在研的本計劃項目,該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
3.研發內容相同或相近的項目不得重復申報。
4.已獲國家、省、市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不得重復申報。
5.未按要求完成上年度科技統計的企業不得申報。
(六)其他有關事項
1.全面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項目負責人和承擔單位必須在項目申報時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進一步明確各自承諾事項和違背相關承諾的責任。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申報本年度市科技計劃項目。
2.嚴格落實審核推薦責任,項目申報單位和主管部門按照《常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常科發〔2021〕20號)等文件要求,對申報材料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嚴格履行項目審核推薦職責。項目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負有法人主體責任,在項目申報、立項和實施過程中相關責任主體有弄虛作假、學術剽竊、冒名頂替、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不良信用行為的,一經查實,將記入信用檔案,并按《常州市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常科發〔2020〕97號)做出相應處理。
3.切實落實廉政風險防控要求,按照管行業就要管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嚴格落實省、市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相關要求,把黨風廉政建設和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切實加強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廉政風險防控。嚴格執行科技部《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國科發監〔2020〕360號)要求,對因“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所獲得的項目,將撤銷立項資格,追回全部市資助經費,并對相關責任人或單位進行嚴肅處理。
四、申報程序
(一)申報方式
1.采取網上申報和書面申報相結合的方式,要確保書面材料與網上材料的一致性。
2.新申報單位須注冊,由市科技局審核通過方可登錄。項目申報系統10月12日開放。
(二)網上申報
通過“常州市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首頁上的“2024年常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鏈接或直接登錄常州市科學技術局網站,點擊“科技服務大廳”的“企事業單位入口”,點擊“新版科技管理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市科技服務平臺),注冊登錄后填寫并上傳材料。
高等院校與醫療機構的法人用戶,登錄系統后,在右上角點擊“下屬用戶”菜單,建立下屬用戶后進行項目申報。
(三)書面材料
1.項目信息表、任務書摘要(或可研摘要、實施情況報告摘要)、項目負責人基本信息表和企業科技發展報告(在市科技服務平臺中在線填寫);
2.設計任務書(或項目申報書、可研報告、實施情況報告,格式請到常州市科學技術局網站通知公告欄下載)、財務報表、審計報告;
3.每個項目應提供一份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申請使用科研誠信承諾書(項目負責人科研誠信承諾書、項目承擔單位科研誠信承諾書,固定格式見附件或在市科技服務平臺附件中下載)。簽字蓋章后掃描并上傳至系統,承諾書原件不要和書面材料裝訂在一起,由主管部門匯總后統一提交至常州市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科技項目服務科;
4.申報項目需經主管部門網上審核通過后,在市科技服務平臺中生成并打印帶水印的書面材料。
(四)申報推薦
1.項目申報按屬地化管理,各主管部門務必認真審核,申報材料經主管部門網上確認推薦后,原則上不予退回。
2.本項目申報采用限額制,具體限額數量如下:金壇區10項,武進區20項(其中科教城不超過8項),新北區15項,天寧區5項,鐘樓區5項,常州經開區5項,常州大學、江蘇理工學院、常州工學院、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各5項,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各3項,市衛生系統50項,其他市屬單位2項,合計150項。請各主管部門、相關單位嚴格按照限額數量組織申報。
3.市衛生系統單位申報的項目由常州市衛健委推薦,其他衛生系統單位申報的項目由各主管部門推薦。
4.常州大學、江蘇理工學院、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常州工學院直接申報至市科技局。市屬單位分別由各主管部門推薦,其余單位按屬地化管理,分別由各轄區科技局負責推薦。
(五)截止時間及材料報送
1.書面材料一律用A4紙打印,左側裝訂,經主管部門審核簽章后上報一式一份。書面材料由主管部門匯總后統一送至常州市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科技項目服務科。
2.網上申報截止時間10月31日17:00,書面材料截止時間11月4日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