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項目申報
-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外省市行業資訊
武漢市江夏區對于農業有哪些獎勵補貼政策呢?鄉村農業發展可以獲得政府哪些扶持,看看下文有沒有需要申報的吧,武漢市其他區農業補貼政策需要了解可以歡迎直接聯系溝通。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715065127 或 18715065127(微信同)
【臥濤科技為企業量身定制項目申報,針對企業情況分析規劃,各類政策有需要歡迎免費咨詢了解】
(一)聚焦支持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1.支持優質糧油基地建設。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全面推進糧食規模化生產。對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不含復種面積),給予每畝100元獎勵,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發展雙季稻生產,早、晚稻連作種植面積10畝及以上種植戶或糧食種植主體,經審核合格,除上級獎補政策外,對早稻、晚稻連作面積每畝分別給予120元獎補,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集中連片種植玉米、豆類、薯類等雜糧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不含復種面積)的,給予每畝5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集中連片種植玉米、豆類、薯類等面積達到1000畝及以上的,給予每畝100元補貼。水稻規模種植補貼和發展雙季稻補貼不得重復享受。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勵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流轉、租賃開發農村撂荒地從事糧油、果茶等農業生產,對開發閑置2年及以上的撂荒地從事種植糧油、果茶等作物的,給予一次性每畝200元補貼。
3.支持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建設。主推五里界界豆、舒安藠頭等地方特色農產品保護基地建設。對建設規模達到5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3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舒安、湖泗、山坡三個街道農戶種植藠頭面積達到1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4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5萬元;支持集中連片發展油茶、百合產業基地建設,對建設規模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的,分別給予每畝3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4.支持蔬菜適度規模種植。對集中連片新建蔬菜園總面積達100畝及以上,溝渠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善且實現周年生產,給予每畝3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5.支持設施農業發展。對近兩年新建單體鋼架大棚總面積達10畝及以上,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給予每畝30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近兩年新建連片非立柱式連棟大棚總面積達30畝及以上,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按每畝0.5萬元給予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近兩年新建連棟鋼架大棚總面積達5畝及以上,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按每畝2萬元給予補貼,當年最高獎補不超過60萬元;對蔬菜、瓜、果、茶葉、藥材等生產基地新建自動噴灌、滴灌設施連片面積達50畝及以上的,給予自動噴灌每畝1000元、滴灌每畝5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6.支持蓮藕產業適度規模種植。對集中連片新建設蓮藕種植基地或品種改良更新,總面積達100畝及以上且實現正常生產的,給予每畝3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5萬元。
7.支持水果、茶葉、藥材多元化發展基地建設。對新建果園、茶園、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分別給予每畝5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低產茶園采取臺刈改造,投入生物防治病蟲害,施用茶葉專用肥料等措施且改造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300元一次性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8.支持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繼續支持水產苗種繁育,對苗種生產基地200畝及以上且2018年以來獲得農業農村部水產新品種認定的單位,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支持河蟹產業發展,重塑梁子湖大河蟹品牌,對在適宜養殖區植草移螺主養河蟹10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一次性獎補500元,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總額不超過20萬元;支持發展名優特色養殖,對精養魚池主養鱖、黃顙魚、鳊魴、鲌類,規模200畝及以上(脫貧村100畝及以上)給予一次性每畝300元獎補,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總額不超過15萬元;對開展黑斑蛙、稻鱉養殖50畝及以上,黃鱔集約養殖10畝及以上,分別給予一次性每畝500元獎補,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支持綠色水產養殖,對新建及改擴建高效設施漁業基地建設的養殖設施設備及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場區環境改造等,按照項目總投入給予30%比例獎補,每個項目實施主體最高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開展長江刀魚、中華沙塘鱧、銅魚、長吻鮠、長春鳊、大鰭鳠等長江特色魚類研發與推廣的基地,并以設施化(500立方米及以上)、稻田及池塘養殖(100畝及以上)等養殖模式進行養殖的,按每立方米養殖水體或每畝500元的標準補貼,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30萬元。
9.支持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當年飼養肉雞達1萬只及以上,蛋雞5000只及以上,水禽3000只及以上農業經營主體滿足其中一項的,對新建環保設施、雨污分離等提檔升級建設項目按欄舍面積計算,每平方米一次性補貼60元,獎補總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已享受過補貼的不再享受)。
10.支持農產品品牌創建。對近兩年經上級主管部門認證的“二品一標”(有機產品、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分別按照每個品種在市級獎補的基礎上,給予每個品種50%配套獎補,對獲得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續認證的農產品按照每個品種0.5萬元給予獎補。對當年獲得武漢市優質農產品品牌認定的企業,每家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
11.支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對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并納入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管理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自主檢測常態化,追溯系統規范運行,標準化生產記錄完善,做到產品逢出必檢,全年未發生農產品安全事故的,經考核驗收合格,每年給予3萬元獎補;對據實開具電子承諾達標合格證并“帶證上市”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再次追加1萬元獎補。
(二)強化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提升
1.支持新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近兩年總投資在2000萬元、3000萬元、5000萬元以上,實現正常生產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30萬元、50萬元獎勵。
2.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提質增效。對近兩年農業經營主體新增或改造農產品加工生產設施、設備及廠房維修改造,投入總額達到1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投資總額的30%一次性補貼,獎補總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分別達到5000萬元、1億元、10億元及以上,年加工產值增幅超過20%及以上,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30萬元獎勵。(享受市級補貼的不再享受區級補貼)
3.支持農產品凈菜生產加工。對近兩年新建設凈菜初加工廠房面積不少于1000平米,農產品冷庫容積不少于300立方米,當年凈菜初加工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的,單個主體給予20萬元補貼;對購買農產品冷藏車或農產品特種恒溫運輸車按每輛綜合購置費的30%給予補貼,單個主體最高補貼不超過20萬元;支持農產品產地冷庫建設,對建設規模達到100立方米及以上,按照每立方米300元進行補貼,獎補總額不超過20萬元。
4.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食品生產許可認證。對近兩年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SC)的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已享受過補貼的不再享受)
5.支持訂單農業發展。對農業經營主體與本地農民簽訂訂單收購合同收購農產品,履行訂單收購合同基地面積達到1000畝及以上的,當年給予獎補10~20萬元。(即:帶動基地1000畝的獎補10萬元,超過1000畝部分,每增加100畝,加補1萬元,獎補總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
6.支持農產品終端建設。對銷售各品類農產品,以蔬菜為主,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及以上的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7.支持水產品工廠化養殖。對建設生產設施和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200萬元及以上,給予總投資額的30%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50萬元。
8.支持畜禽糞污與秸稈綜合利用。推進畜禽糞污有機肥生產,對建設一座畜禽糞污有機肥廠,年銷售有機肥2萬噸及以上獎勵20萬元;對年銷售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1萬噸及以上,給予獎勵10萬元;全面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對家禽養殖達到2萬只及以上,生產銷售家禽糞污有機肥達到1000噸及以上,給予每噸2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9.支持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對首次獲批省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一次性獎勵3萬元;對首次獲批省級及以上家庭農場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首次獲批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萬元、10萬元、30萬元;對2022年被評為區級示范家庭農場的,一次性給予每家5萬元獎勵;對2021年元月之后被評為武漢市核心科技示范戶的,一次性獎勵0.5萬元;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生產性投入成本達到30萬元及以上,按其投資成本的30%給予獎補,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10.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對外交流發展。對參加省內舉辦的農博會、茶博會、食博會、綠博會、種博會等各類展示展銷活動的農業經營主體,給予每個參會農業經營主體補貼0.5萬元;對參加省外以上各類展銷會的農業經營主體分別給予補貼1萬元;對農業經營主體主辦各類農業大型農事節,給予一次性補貼10萬元。
11.支持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農旅企業具備吃、住、游、摘等基本功能,且能正常經營,園區建設流轉或租賃面積在200畝及以上,其中農作物種植或養殖等面積達100畝及以上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園區建設流轉或租賃面積在300畝及以上,其中農作物種植或養殖面積達200畝及以上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園區流轉或租賃面積在500畝及以上,其中農作物種植或養殖面積達300畝及以上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已享受補貼的不再享受)。支持“三鄉”工程建設共享農莊。對利用自有農房或租賃農村空閑農房建設共享農莊、特色民宿、農家樂、創業創意、農村電商、農產品配送及初加工等項目,具備實際運營能力,對投資建設運營主體按每棟農房1萬元給予獎補。支持市級及以上田園綜合體發展,2022年新增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按照其土地、設備、物資投入的30%給予獎補,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三)突出支持科技創新和社會化服務
1.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種業企業開展種業研發、種業平臺建設和新品種推廣。對自主研發農作物品種年推廣(含出口,下同)面積達到20萬畝、50萬畝、80萬畝、120萬畝的種業企業,在省市級獎勵基礎上區級分別獎補5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對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證書的品種,在省、市級獎勵基礎上每個品種獎補2萬元;對在本區新建農作物種子種苗生產、科研基地的種業企業,其種業生產、科研設施、附屬設施以及購置與種業發展直接相關的設施設備,實行“以獎代補”方式扶持,在省、市級獎勵基礎上按照項目總投資額的15%給予獎補,單個項目獎補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在本區制種的農作物種業企業,制種面積達到500畝及以上的,在省市級補貼基礎上區級獎補5萬元;對在我區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推廣的企業,展示品種達到10個以上且展示面積達到50畝以上,在省、市補貼基礎上區級獎補5萬元。
(1)支持種苗繁育生產,對在我區生產商品瓜菜苗的農業經營主體,年育苗達到50萬株及以上,新增育苗設施設備按照當年實際購置設備總額的30%給予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30萬元;對每年繁育的蔬菜瓜果苗,按每株0.1元補貼,單個項目申報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繁育的商品薯苗,按每株0.05元補貼,以銷售臺賬等為依據,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支持種苗繁育推廣。鼓勵新建蓮藕種苗繁育基地,對以法泗、金水、金口等區域為重點,集中連片種植蓮藕種苗,繁育基地總面積達100畝及以上,且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完善,給予每畝5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2)對地方繁育種禽或新引進種禽達到1萬套及以上,給予每套1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當年購買肉牛100頭及以上的養殖企業,給予每頭30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30萬元。
2.支持推廣“三新”技術。對單個主體承辦區級推廣(試驗、示范)的蔬菜(瓜果)、畜禽等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優質特色新品種3個及以上或新技術1個及以上或新模式1個及以上),且集中連片展示面積達到50畝及以上,組織觀摩會或培訓1場及以上,最高獎補不超過5萬元;對主推蛋雞“124”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床場一體化養牛技術,規模化生態養雞“553”養殖技術,對其生產性設施、設備、物資總投入的30%比例予以獎補,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20萬元。
3.支持農機裝備升級。加快農機智能化建設,推進機器換人工作步伐。對當年購買新型綠色環保機械、秸稈還田機、秸稈綜合利用機械、收獲機械、播種栽插機械、大型耕整機械、糧食烘干機具、新型植保機械、設施農業裝備、水產畜牧產業裝備等,已獲得上級購機補貼,且未達到購機補貼50%的,給予購機補貼補足到50%,單機最高疊加補貼不超過5萬元;開展北斗監測裝置升級換代。鼓勵農機戶對農機具安裝北斗,對當年新裝及更新換代北斗設備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疊加補貼至總額80%,對已有設備維護升級的按每臺不超過1千元補貼;支持農機化科技創新和研發制造。打造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農機裝備創新聯盟和示范基地,促進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當年機耕船產品升級換代并形成批量生產的,給予企業升級換代研發費用的15%獎勵,單個主體最高獎勵不超過30萬元。
4.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升級。壯大農機合作社服務組織。對購置各類農業機械裝機總量達到300千瓦及以上,投資總額達到50萬元及以上,作業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給予一次性獎補10萬元;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對加裝北斗定位系統并進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當年采取包產等方式承擔技術指導承包農戶耕地面積1000畝以上或當年代耕、代管、秸稈還田等農機作業服務面積1000畝以上的,每畝獎補10元,每項獎補最高不超過10萬元。
5.支持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一批講誠信、善經營、服務能力強的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對小農戶等經營主體(面積不超過50畝)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全部作業環節全程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組織完成,且托管服務江夏轄區內面積達到1000畝的,每年獎補社會化服務組織5萬元,每新增托管服務小農戶面積500畝,增加獎補資金1萬元,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
6.支持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建設。按照市場化、標準化、規范化的建設要求,用五年時間建成3-5個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功能完善、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對新建或改擴建維修場所,購置維修設備或流動服務設施,且創建達標的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網點給予獎補。補貼資金按照項目投資總額30%給予一次性補貼,且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其中維修場所建設獎補一次性不超過10萬元,購置維修設備獎補一次性不超過10萬元。
7.支持發展數字農業。加快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北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各環節的推廣應用,提升我區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對農業經營主體新建或改擴建數字基地建設項目,投資總額達到20萬元以上,按項目投資總額的30%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50萬元(對已獎補的項目不再進行重復獎補)。
8.支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支持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銷售推廣本區農產品,對年度線上銷售本區農產品交易額達到50萬元及以上、100萬元及以上,300萬元及以上的,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獎勵(可與其他同類補貼疊加享受補貼);對同時建設農產品展示廳、倉儲配送中心、電商培訓基地,入駐本區域農產品企業20家以上,在電商平臺年銷售本區農產品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每年給予運營補貼資金20萬元;推進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對本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當年購置電商網絡直播設備及輔助設施10萬元及以上的,按當年投資額度30%給予補貼,單個主體最高補貼不超過20萬元。
四、實施步驟
(一)屬地、業務部門直接根據本方案組織項目申報、審定。
申報時間:2022年7月—9月;2024年1月—3月
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熱線:18715065127 或 18715065127(微信同)
【臥濤科技為企業量身定制項目申報,針對企業情況分析規劃,各類政策有需要歡迎免費咨詢了解】
(一)聚焦支持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1.支持優質糧油基地建設。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全面推進糧食規模化生產。對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不含復種面積),給予每畝100元獎勵,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發展雙季稻生產,早、晚稻連作種植面積10畝及以上種植戶或糧食種植主體,經審核合格,除上級獎補政策外,對早稻、晚稻連作面積每畝分別給予120元獎補,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集中連片種植玉米、豆類、薯類等雜糧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不含復種面積)的,給予每畝5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集中連片種植玉米、豆類、薯類等面積達到1000畝及以上的,給予每畝100元補貼。水稻規模種植補貼和發展雙季稻補貼不得重復享受。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勵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流轉、租賃開發農村撂荒地從事糧油、果茶等農業生產,對開發閑置2年及以上的撂荒地從事種植糧油、果茶等作物的,給予一次性每畝200元補貼。
3.支持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建設。主推五里界界豆、舒安藠頭等地方特色農產品保護基地建設。對建設規模達到5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3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舒安、湖泗、山坡三個街道農戶種植藠頭面積達到1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4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5萬元;支持集中連片發展油茶、百合產業基地建設,對建設規模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的,分別給予每畝3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4.支持蔬菜適度規模種植。對集中連片新建蔬菜園總面積達100畝及以上,溝渠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善且實現周年生產,給予每畝3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5.支持設施農業發展。對近兩年新建單體鋼架大棚總面積達10畝及以上,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給予每畝30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近兩年新建連片非立柱式連棟大棚總面積達30畝及以上,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按每畝0.5萬元給予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近兩年新建連棟鋼架大棚總面積達5畝及以上,以種植蔬菜、瓜、果為主,按每畝2萬元給予補貼,當年最高獎補不超過60萬元;對蔬菜、瓜、果、茶葉、藥材等生產基地新建自動噴灌、滴灌設施連片面積達50畝及以上的,給予自動噴灌每畝1000元、滴灌每畝5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6.支持蓮藕產業適度規模種植。對集中連片新建設蓮藕種植基地或品種改良更新,總面積達100畝及以上且實現正常生產的,給予每畝3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5萬元。
7.支持水果、茶葉、藥材多元化發展基地建設。對新建果園、茶園、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分別給予每畝5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低產茶園采取臺刈改造,投入生物防治病蟲害,施用茶葉專用肥料等措施且改造面積達到10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300元一次性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8.支持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繼續支持水產苗種繁育,對苗種生產基地200畝及以上且2018年以來獲得農業農村部水產新品種認定的單位,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支持河蟹產業發展,重塑梁子湖大河蟹品牌,對在適宜養殖區植草移螺主養河蟹100畝及以上,給予每畝一次性獎補500元,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總額不超過20萬元;支持發展名優特色養殖,對精養魚池主養鱖、黃顙魚、鳊魴、鲌類,規模200畝及以上(脫貧村100畝及以上)給予一次性每畝300元獎補,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總額不超過15萬元;對開展黑斑蛙、稻鱉養殖50畝及以上,黃鱔集約養殖10畝及以上,分別給予一次性每畝500元獎補,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支持綠色水產養殖,對新建及改擴建高效設施漁業基地建設的養殖設施設備及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場區環境改造等,按照項目總投入給予30%比例獎補,每個項目實施主體最高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開展長江刀魚、中華沙塘鱧、銅魚、長吻鮠、長春鳊、大鰭鳠等長江特色魚類研發與推廣的基地,并以設施化(500立方米及以上)、稻田及池塘養殖(100畝及以上)等養殖模式進行養殖的,按每立方米養殖水體或每畝500元的標準補貼,單個養殖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30萬元。
9.支持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當年飼養肉雞達1萬只及以上,蛋雞5000只及以上,水禽3000只及以上農業經營主體滿足其中一項的,對新建環保設施、雨污分離等提檔升級建設項目按欄舍面積計算,每平方米一次性補貼60元,獎補總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已享受過補貼的不再享受)。
10.支持農產品品牌創建。對近兩年經上級主管部門認證的“二品一標”(有機產品、綠色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分別按照每個品種在市級獎補的基礎上,給予每個品種50%配套獎補,對獲得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續認證的農產品按照每個品種0.5萬元給予獎補。對當年獲得武漢市優質農產品品牌認定的企業,每家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
11.支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對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并納入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管理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自主檢測常態化,追溯系統規范運行,標準化生產記錄完善,做到產品逢出必檢,全年未發生農產品安全事故的,經考核驗收合格,每年給予3萬元獎補;對據實開具電子承諾達標合格證并“帶證上市”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再次追加1萬元獎補。
(二)強化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提升
1.支持新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近兩年總投資在2000萬元、3000萬元、5000萬元以上,實現正常生產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30萬元、50萬元獎勵。
2.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提質增效。對近兩年農業經營主體新增或改造農產品加工生產設施、設備及廠房維修改造,投入總額達到1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投資總額的30%一次性補貼,獎補總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分別達到5000萬元、1億元、10億元及以上,年加工產值增幅超過20%及以上,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30萬元獎勵。(享受市級補貼的不再享受區級補貼)
3.支持農產品凈菜生產加工。對近兩年新建設凈菜初加工廠房面積不少于1000平米,農產品冷庫容積不少于300立方米,當年凈菜初加工銷售收入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的,單個主體給予20萬元補貼;對購買農產品冷藏車或農產品特種恒溫運輸車按每輛綜合購置費的30%給予補貼,單個主體最高補貼不超過20萬元;支持農產品產地冷庫建設,對建設規模達到100立方米及以上,按照每立方米300元進行補貼,獎補總額不超過20萬元。
4.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食品生產許可認證。對近兩年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SC)的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已享受過補貼的不再享受)
5.支持訂單農業發展。對農業經營主體與本地農民簽訂訂單收購合同收購農產品,履行訂單收購合同基地面積達到1000畝及以上的,當年給予獎補10~20萬元。(即:帶動基地1000畝的獎補10萬元,超過1000畝部分,每增加100畝,加補1萬元,獎補總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
6.支持農產品終端建設。對銷售各品類農產品,以蔬菜為主,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及以上的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
7.支持水產品工廠化養殖。對建設生產設施和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200萬元及以上,給予總投資額的30%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50萬元。
8.支持畜禽糞污與秸稈綜合利用。推進畜禽糞污有機肥生產,對建設一座畜禽糞污有機肥廠,年銷售有機肥2萬噸及以上獎勵20萬元;對年銷售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1萬噸及以上,給予獎勵10萬元;全面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對家禽養殖達到2萬只及以上,生產銷售家禽糞污有機肥達到1000噸及以上,給予每噸2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9.支持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對首次獲批省級及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一次性獎勵3萬元;對首次獲批省級及以上家庭農場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首次獲批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萬元、10萬元、30萬元;對2022年被評為區級示范家庭農場的,一次性給予每家5萬元獎勵;對2021年元月之后被評為武漢市核心科技示范戶的,一次性獎勵0.5萬元;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生產性投入成本達到30萬元及以上,按其投資成本的30%給予獎補,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10.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對外交流發展。對參加省內舉辦的農博會、茶博會、食博會、綠博會、種博會等各類展示展銷活動的農業經營主體,給予每個參會農業經營主體補貼0.5萬元;對參加省外以上各類展銷會的農業經營主體分別給予補貼1萬元;對農業經營主體主辦各類農業大型農事節,給予一次性補貼10萬元。
11.支持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農旅企業具備吃、住、游、摘等基本功能,且能正常經營,園區建設流轉或租賃面積在200畝及以上,其中農作物種植或養殖等面積達100畝及以上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園區建設流轉或租賃面積在300畝及以上,其中農作物種植或養殖面積達200畝及以上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園區流轉或租賃面積在500畝及以上,其中農作物種植或養殖面積達300畝及以上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已享受補貼的不再享受)。支持“三鄉”工程建設共享農莊。對利用自有農房或租賃農村空閑農房建設共享農莊、特色民宿、農家樂、創業創意、農村電商、農產品配送及初加工等項目,具備實際運營能力,對投資建設運營主體按每棟農房1萬元給予獎補。支持市級及以上田園綜合體發展,2022年新增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按照其土地、設備、物資投入的30%給予獎補,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三)突出支持科技創新和社會化服務
1.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種業企業開展種業研發、種業平臺建設和新品種推廣。對自主研發農作物品種年推廣(含出口,下同)面積達到20萬畝、50萬畝、80萬畝、120萬畝的種業企業,在省市級獎勵基礎上區級分別獎補5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對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證書的品種,在省、市級獎勵基礎上每個品種獎補2萬元;對在本區新建農作物種子種苗生產、科研基地的種業企業,其種業生產、科研設施、附屬設施以及購置與種業發展直接相關的設施設備,實行“以獎代補”方式扶持,在省、市級獎勵基礎上按照項目總投資額的15%給予獎補,單個項目獎補最高不超過30萬元;對在本區制種的農作物種業企業,制種面積達到500畝及以上的,在省市級補貼基礎上區級獎補5萬元;對在我區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推廣的企業,展示品種達到10個以上且展示面積達到50畝以上,在省、市補貼基礎上區級獎補5萬元。
(1)支持種苗繁育生產,對在我區生產商品瓜菜苗的農業經營主體,年育苗達到50萬株及以上,新增育苗設施設備按照當年實際購置設備總額的30%給予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30萬元;對每年繁育的蔬菜瓜果苗,按每株0.1元補貼,單個項目申報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對繁育的商品薯苗,按每株0.05元補貼,以銷售臺賬等為依據,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支持種苗繁育推廣。鼓勵新建蓮藕種苗繁育基地,對以法泗、金水、金口等區域為重點,集中連片種植蓮藕種苗,繁育基地總面積達100畝及以上,且溝渠路等基礎設施完善,給予每畝500元補貼,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
(2)對地方繁育種禽或新引進種禽達到1萬套及以上,給予每套1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對當年購買肉牛100頭及以上的養殖企業,給予每頭3000元補貼,最高獎補不超過30萬元。
2.支持推廣“三新”技術。對單個主體承辦區級推廣(試驗、示范)的蔬菜(瓜果)、畜禽等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優質特色新品種3個及以上或新技術1個及以上或新模式1個及以上),且集中連片展示面積達到50畝及以上,組織觀摩會或培訓1場及以上,最高獎補不超過5萬元;對主推蛋雞“124”綠色健康養殖技術、床場一體化養牛技術,規模化生態養雞“553”養殖技術,對其生產性設施、設備、物資總投入的30%比例予以獎補,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20萬元。
3.支持農機裝備升級。加快農機智能化建設,推進機器換人工作步伐。對當年購買新型綠色環保機械、秸稈還田機、秸稈綜合利用機械、收獲機械、播種栽插機械、大型耕整機械、糧食烘干機具、新型植保機械、設施農業裝備、水產畜牧產業裝備等,已獲得上級購機補貼,且未達到購機補貼50%的,給予購機補貼補足到50%,單機最高疊加補貼不超過5萬元;開展北斗監測裝置升級換代。鼓勵農機戶對農機具安裝北斗,對當年新裝及更新換代北斗設備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疊加補貼至總額80%,對已有設備維護升級的按每臺不超過1千元補貼;支持農機化科技創新和研發制造。打造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農機裝備創新聯盟和示范基地,促進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當年機耕船產品升級換代并形成批量生產的,給予企業升級換代研發費用的15%獎勵,單個主體最高獎勵不超過30萬元。
4.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升級。壯大農機合作社服務組織。對購置各類農業機械裝機總量達到300千瓦及以上,投資總額達到50萬元及以上,作業面積達到1萬畝以上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給予一次性獎補10萬元;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對加裝北斗定位系統并進入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農機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當年采取包產等方式承擔技術指導承包農戶耕地面積1000畝以上或當年代耕、代管、秸稈還田等農機作業服務面積1000畝以上的,每畝獎補10元,每項獎補最高不超過10萬元。
5.支持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一批講誠信、善經營、服務能力強的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對小農戶等經營主體(面積不超過50畝)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全部作業環節全程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組織完成,且托管服務江夏轄區內面積達到1000畝的,每年獎補社會化服務組織5萬元,每新增托管服務小農戶面積500畝,增加獎補資金1萬元,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10萬元。
6.支持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建設。按照市場化、標準化、規范化的建設要求,用五年時間建成3-5個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功能完善、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對新建或改擴建維修場所,購置維修設備或流動服務設施,且創建達標的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網點給予獎補。補貼資金按照項目投資總額30%給予一次性補貼,且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20萬元,其中維修場所建設獎補一次性不超過10萬元,購置維修設備獎補一次性不超過10萬元。
7.支持發展數字農業。加快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北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各環節的推廣應用,提升我區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對農業經營主體新建或改擴建數字基地建設項目,投資總額達到20萬元以上,按項目投資總額的30%給予一次性獎補,單個主體最高獎補不超過50萬元(對已獎補的項目不再進行重復獎補)。
8.支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支持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銷售推廣本區農產品,對年度線上銷售本區農產品交易額達到50萬元及以上、100萬元及以上,300萬元及以上的,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獎勵(可與其他同類補貼疊加享受補貼);對同時建設農產品展示廳、倉儲配送中心、電商培訓基地,入駐本區域農產品企業20家以上,在電商平臺年銷售本區農產品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每年給予運營補貼資金20萬元;推進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對本區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當年購置電商網絡直播設備及輔助設施10萬元及以上的,按當年投資額度30%給予補貼,單個主體最高補貼不超過20萬元。
四、實施步驟
(一)屬地、業務部門直接根據本方案組織項目申報、審定。
申報時間:2022年7月—9月;2024年1月—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