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外省市項目申報
關于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申報條件程序介紹,想要申報該項目的湖南省各地市企業,歡迎隨時聯系臥濤科技小編咨詢合作,臥濤科技,專注項目申報10年!
10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99550(微信同號),0551-65306190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專利商標版權代理、軟件著作權代理(包過)、科技成果評價、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化融合、企業信用修復、ISO體系認證等)
一、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征集目的
推動云服務機構、平臺服務商和企業用戶深度交流合作,引導工業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工業設備聯網上云、業務系統云化遷移。鼓勵流程制造業、離散制造業等用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服務,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業務拓展、流程再造、管理優化。在全省范圍內遴選40家左右“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為同行業企業、同區域產業鏈企業、同規模企業提供典型示范。
二、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申報條件
1、在湖南省境內注冊的制造業企業,運營、財務和信用情況好,無違法記錄。
2、符合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要素條件。
獲評過省級“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不得重復申報。
3、企業已實施“上云上平臺”項目,通過使用云服務和運用平臺在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優化業務流程,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方面成效明顯。
4、重點推薦省級“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全省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化”重點項目企業申報。
三、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征集程序
1、各市州、縣市區工信部門負責本地區“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征集,并對企業申報材料嚴格審核把關。
2、申報企業按要求填寫“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申報書(附件2),申報材料要實事求是、重點突出、表述準確。
3、各市州工信局負責對本地區申報企業進行匯總,將本地區企業申報的項目擇優行文推薦至省工信廳,企業“上云上平臺”申報書(一式2份)和推薦企業匯總表(一式1份)報送至省工信廳人工智能與數字產業處(相關材料須加蓋公章,電子版材料同步發送至指定電子郵箱)。
4、省工信廳組織專家進行集中評審。經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結果公示、最終核定后發布年度全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名單。
四、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其他事項
1、本次征集不限定各市州推薦名額。
2、云服務機構、平臺服務商要配合用戶做好申報工作。
3、獲評省級“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工信部企業上云典型案例征集從省級“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中產生。
4、企業項目材料要如實申報,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的企業,按失信行為處理,且3年內不得申報相關項目。
附件:湖南省“上云上平臺”標桿企業要素條件
圍繞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經營管理、售后服務等核心業務環節,利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排放、優化產業協同等。
一、智能+生產過程優化
1、生產工藝優化
圍繞工藝優化,建立生產工藝的建模分析環境,基于工藝參數優化模型,評估和改進當前操作工藝流程,對偏離標準工藝流程的情況進行報警,并實現生產過程中工藝流程的快速優化與調整。
2、進度智能管控
圍繞進度智能管控,匯聚客戶訂單、生產線、人員等數據,考慮產能約束、人員技能約束、物料可用約束、工裝模具約束,通過智能的優化算法,制定預計劃排產,并監控計劃與現場實際的偏差,動態的調整計劃排產。
3、能源效率優化
建立能源綜合監測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對主要能源消耗、重點耗能設備的實時可視化管理;建立生產與能耗預測模型,通過智能調度和系統優化,實現全流程生產與能耗的協同;建立能源供給、調配、轉換、使用等重點環節的節能優化模型。
4、設備管理優化
通過平臺接入設備運行,實現對傳感器、控制器、機床、機器人等各類設備的數據采集,建立設備參數優化模型,實現基于實時生產環境數據、排產信息、歷史運行數據的參數智能配置;面向工廠高價值裝備建立故障規則庫,匯集歷史運行與故障數據,訓練故障預測模型,基于模型進行故障推斷,實現廠內設備的故障在線診斷與預警、預測性維護以及故障修復。
5、智能安全管控
圍繞智能安全管控,建立面向重大安全風險問題的分析模型與預測模型,實現面向重大安全風險問題的關鍵參數監測與風險預警。
二、智能+經營管理優化
1、財務流程優化
圍繞企業財務流程優化,建立各類財務流程通用的集成環境,打通財務與生產管控、庫存管理、客戶管理、訂單管理環節,利用統一的財務流程模型,實現財務系統與各經營管理系統的高效協同,優化財務流程。
2、物流管理優化
建設基于網絡的物流信息系統,配置自動化、柔性化和網絡化的物流設施和設備;采用電子單證、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物聯網技術,具備物品流動的定位、跟蹤、控制等功能;實現信息鏈暢通,多種運輸方式高效聯動,全程透明可視化、可追溯管理,可提供安全性、快捷性、環境可控性等定制化增值服務。
3、供應鏈協同
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生產計劃、進度排產、物流配送(輸送)環節,實現對全鏈條生產計劃的監測與調整能力,實現面向終端用戶的生產計劃進度協同與并行組織生產。
4、網絡采購與數字營銷
建設網絡平臺,開展網絡采購或銷售,并與企業的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客戶管理系統(CRM)和供應商管理系統(SRM)集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通過網絡銷售實現的銷售收入比重不低于10%,或網絡采購成本占采購總量的比重不不低于10%。
5、用戶需求預測
建立產品需求預測模型,并建立科學的商品生產方案分析系統,結合用戶需求與產品生產能力,形成滿足消費者預期的產品品類、數量、組合預測,實現對市場的預知性判斷。
三、智能+產品全流程優化
1、產品智能化
產品符合《湖南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智能產品創新計劃方向。申報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成熟市場模式和較好市場前景、盈利能力。
2、綜合設計仿真優化
打通產品設計模型、工程仿真模型與工藝仿真模型,構建虛擬數字樣機、建立多學科聯合建模仿真環境,實現產品的可制造預測與設計、工程與工藝一體化仿真優化。
3、設計制造一體化
建立設計文件與生產裝備控制指令的轉化規則庫,統一文件格式與傳輸接口,完善文件轉化流程與管控系統,實現dwg、dxf、prt、drw、step等設計文件向G代碼等生產裝備控制指令的自動轉化,打通產品設計環節與生產環節。有條件的逐步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將企業設計文件及變更信息實時傳遞給供應商、外包服務商,做到設計信息實時準確傳遞。
4、全流程質量優化
圍繞全流程質量管控,對生產、物流、質量等流轉信息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采集集成,建立產品質量控制分析模型,形成透明化、可視化的產品生產全流程數據追溯能力,實現對質量缺陷產品的生產全過程進行回溯。有條件的逐步構建全產業鏈數據共享,讓消費者、監管方及時共享數據,實現質量全程可溯。
5、產品服務優化
建立產品運行檢測與優化模型,對產品運行、故障數據進行篩選、梳理、存儲和管理,向用戶提供產品的運行維護、在線檢測、預測性維護、故障預警、診斷修復、運行優化和遠程升級服務。